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与积极老龄化的关系
更新时间:2023-10-23作者: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陈婷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促进老年人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可见老年人群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人口老龄化是全人类社会所共同面临的人口发展趋势。目前我国老年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峻。积极老龄化当今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要社会政策。体育为消解老年人问题提供了一条良好途径。体育生活方式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可提高老年人社会参与程度,保障其积极老龄化。
一、老年人群积极老龄化研究现状
上世纪90年代末,国际社会基于社会权利的理论,提出了比“健康老龄化”更全面、更概括的“积极老龄化”的概念和理论,由此开启了新形式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理论研究。积极老龄化是使老年人的健康、参与和保障尽可能的发挥最大效益的过程,注重老年人个体身心健康、人格尊严和自我实现。积极老龄化的目的是要老龄人口以积极的方式进行自我建构,“生理、心理及社会方式上的自我提高”、“社会关系网络的扩展”以及“广泛的社区参与”等都是积极老龄化的有效方式。这与传统消极老龄观的研究焦点形成对照,是在老龄问题的研究理念和视角上的重大转变。
国外积极老龄化的研究起步比我国早,研究涉及身心健康、养老文化、社会保障制度和老年就业各个方面,其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研究最多且最深入。学者通过对1322位外国老人的访问发现健康状况、认知功能、生物行为、社会关系、个性等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老年人积极老龄化,还有研究对比了不同国家(芬兰、波兰、西班牙)积极老龄化的情况,发现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工作收入、城乡差异等都与积极老龄化程度相关。大量研究表明,健康在积极老龄化中处于首要地位,解决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应是积极老龄化政策中的重中之重。另外,在有关欧洲各国积极老龄化政策的研究中指出,文化决定了积极老龄化的实施效果。此外,国外部分关于积极老龄化的研究还将视野集中于退休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和继续工作两方面,其对我国积极老龄化研究有积极指导意义。
我国关于积极老龄化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且大多研究均是以积极老龄化为背景解决老龄化相关问题,如否定传统消极老龄观、建立积极老龄化理论与政策框架、运用积极老龄化视角看待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等。关于积极老龄化实证性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积极老龄化特点和影响因素两方面。通过对中国三大区域及28个省份的积极老龄化指数进行调查,显示中国区域积极老龄化发展不平衡,呈现出东高西低态势;城乡积极老龄化水平差异明显,农村低于城市;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水平总体高于女性等特点。另调查显示我国积极老龄化影响因素包括身心健康、经济供养、社会参与以及老年人照料等多方面,而认知能力、应对能力、安全感、社会支持、自我管理、人际关系、角色适应成为积极老龄化的7个健康因子。
二、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研究现状
目前体育生活方式已成为体育行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其是指在一定价值观念指导下,个人或群体依据一定客观条件,把体育作为生活需要和内容,并有规律、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及行为特征,研究范畴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基础、行为特征、行为效益四部分。
国外对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研究时间较早,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且国外关于体育生活方式研究多集中在对促进健康、缓解疾病方面。老龄化最常见的身体变化即骨骼肌萎缩,有证据显示,递增抗阻性练习可增加老年人肌力和肌肉大小。通过渐进加负的体育锻炼,可增强老年人心血管和呼吸机能,提高肌肉力量及耐力,降低衰老率。通过对美国18766名年龄在70-81岁的老年女性的运动干预后认为,长期、有规律的身体活动(包括步行)可显著性改善老年女性认知功能,延缓认知衰退,另外研究表明,规律锻炼的老年女性近六年内的死亡率低于没有规律锻炼的老年女性。可见长期持续的有氧运动对老龄化和长寿有积极影响。
我国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研究是从老龄化问题出现开始的。国内老年人体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体育锻炼现状的认识上。研究发现,在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作为一个较特殊的群体,其体育生活方式具有其特殊性: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动机多元化;参与体育锻炼行为多样化;参与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与组织服务单一化。我国老年人参与体育的动机包括六类:健康动机、娱乐动机、精神解脱、交往动机、审美动机和能力显示。体育健身价值为老年人体育健身参与的核心动机,并在体育锻炼价值观的选择上,形成了以健康为中心的多维化趋势。文献表明,老年人群参与体育锻炼的效益体现在四个维度:从生理维度,可提高有氧耐力、增强肌力。从心理维度,可改善老年人认知能力。从社会维度,可提高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从经济维度,可降低老年人医疗支出。
三、积极老龄化与体育生活方式的关系
老龄化并不是简单的生理机能变化,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老龄化的态度逐渐由消极转向积极,越来越多的学者不再以被动依赖社会生存为视角进行老龄化研究,而是更加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发展。积极老龄化的政策框架包括“健康、参与、保障”三个维度。体育为消解老年人问题提供了一条良好途径,可使退休老年人注意力得到有效转移或分散,使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得以有效进行,提高其社会参与程度,保障其积极老龄化。
体育生活方式对老年人群积极老龄化的影响,包括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特征、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组织行为和组织服务、及老年人参与体育的效益等方面。梳理文献发现,体育生活方式对老年人积极老龄化有着显著影响。研究发现太极拳、瑜伽等运动项目能改善社区老年人的休闲态度、增加其休闲利益、促进其积极老龄化。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体育锻炼、社会参与、心态平和等与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程度密切相关,对其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四个方面都体现出良好的影响,并提高了生活质量。可见,体育生活方式对老年人积极老龄化存在促进作用,但我国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在老龄化进程中仍受到多种现实条件制约。综上,积极老龄化提倡老年人以积极的态度投入生活,注重老年人个体身心健康、人格尊严和自我实现。体育作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满足老人们社会参与的需要,同时能够让老年人的身体更加健康。关注老年人,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通过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来促进老年人的自身的适应能力,并且大大增加社会参与程度,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并最终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实现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梦想。
作者陈婷系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本文系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招标课题:藏族老年人群积极老龄化现状及与体育生活方式的关系研究(批准号:XT-ZB202240)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尹添)
-
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气功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竞技柔力球技术和战术的探索
技术要点分析一接抛球四要素:弧形引化作为持拍挥动的接抛球过程,其要素有四:一为迎,二为纳,三为引,四为抛,迎是前提,纳入是基础,引化是核心,抛出是结果、是目地。
-
老年人运动养生
核心提示:老年人因为身体素质的原因,在选择运动方式、运动时间以及运动强度上是有很多要求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下老年人运动要注意的五个方面。